刊登日期 : 2025-07-04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因病逝世,享年83歲。他是美食家、作家、主持、收藏家等,但其前半生有40年跟電影結下深厚情誼,曾沉浸過邵氏影城、嘉禾電影的年代,更監製過一系列成龍經典電影,推動成龍以至港產動作片走向國際的幕後功臣。
蔡父原想為子取名蔡南 一原因改為蔡瀾

蔡瀾生於新加坡,父親原本為他取名蔡南,意思是他是在南洋(新加坡)出世。不過,因為跟祖先的長輩撞名,後來蔡父就將兒子的名字改為蔡瀾。
蔡瀾從小已跟電影結下不解緣。小時候,一家住在一座戲院樓上,他從窗戶外望,就會看到銀幕,蔡瀾曾自述:「有記憶開始,我一直看着電影。」
加上,蔡瀾的父親當時為邵氏機構創辦人邵仁枚和邵逸夫兄弟打理戲院業務,專責買賣影片、發行、宣傳和審視電影劇本等工作。
蔡瀾赴日讀大學讀電影 半工讀任邵氏駐日經理
18歲時,蔡瀾決定前往日本讀書,在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攻讀電影科編導系。約一年後,他獲得邵逸夫的賞識,受聘以半工讀形式擔任邵氏兄弟(香港)的駐日本經理及繙譯。
當時蔡瀾一方面在校積極吸收電影導演及製作等專業知識,一方面接觸到電影行業的運作。幾年間的學習和經歷,令蔡瀾大學畢業後立定來港發展的意向。
蔡瀾先後加入邵氏嘉禾 電影圈大展拳腳
1963年,22歲的蔡瀾來港定居,並受聘加入邵氏公司,全身投入邵氏電影王國中。他不單帶入其日本人脈網絡,同時協助邵氏引進日本先進電影製作技術和人才,也嘗試為公司開拓日本電影市場。儘管蔡瀾並不是電影的前線創作者,但卻已是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
可惜,到了1980年代,邵逸夫將邵氏集團的業務重心,由電影轉移至電視上,並開始減產電影,原本的影城土地也轉為無綫電視的錄影廠。1982年,蔡瀾決定離開邵氏,另覓發展。
初期,蔡瀾曾任職世紀影業執行總經理,擔任電影《烈火青春》的策劃。其後,他轉職到嘉禾電影擔任製作部副總裁,主力協助創辦人之一的何冠昌。在1980、90年代,蔡瀾監製、策劃過數十部電影,當中包括一系列成龍主演的電影,例如《快餐車》《龍的心》《龍兄虎弟》《重案組》《霹靂火》《一個好人》等。

蔡瀾擔任成龍電影監製 海外拍攝塑造銀幕英雄
蔡瀾擔任成龍電影的監製時,最特別之處是電影都是遠赴海外拍攝的大製作,成龍拚命三郎式的拍攝場面,將他打造成為銀幕上的英雄,同時將港產動作片帶到全世界。在電影拍攝期間,蔡瀾會跟隨劇組長居拍攝地,例如西班牙(《快餐車》)、南斯拉夫(《龍兄虎弟》),以處理拍攝時的管理、與當地政府談判,以至應付突然的危機事件,確保電影順利完成拍攝工作。

此外,蔡瀾也監製了不少嘉禾與日本方面的合作電影,包括由日本漫畫改編的《孔雀王子》《阿修羅》《力王》等,以及由他擔任出品人的情色片《聊齋艷譚》。
在電影圈經歷過40載後,蔡瀾在58歲時選擇離開電影圈。他曾多次在訪問中表示,對電影感到厭倦的原因是:「電影是一種集體的創作,不能把你喜歡的那一部佔為己有。」
淡出電影圈後,蔡瀾展開人生新篇章,成後日後眾所周知的美食家、作家、旅行家。
蔡瀾與黃霑倪匡主持《今夜不設防》 自認不夠資格做才子
雖然蔡瀾不再涉足電影圈,但卻經常在電視熒幕看到他的身影。1989年,他與黃霑、倪匡為亞洲電視主持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訪問明星、巨星如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成龍等,廣受歡迎。
蔡瀾跟查良鏞(金庸)、黃霑及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但對於這個稱號,蔡瀾卻堅決反對。他表示:「金庸是一位大師,不應該跟我們三個擺在一起。」又指自己不夠資格當才子,不要將他加進去。
除了主持《今夜不設防》,蔡瀾自1997年主持無綫製作的多個清談、旅遊飲食節目,包括《蔡瀾人生真好玩》《蔡瀾嘆世界》《蔡瀾逛菜欄》《蔡瀾嘆名菜》等等。同期,蔡瀾開始進軍飲食界,不單推出食品,也開設食肆。
蔡瀾的人生可說是多姿多采,而他曾公開不少具啟發性的人生觀,都值得年輕一代借鏡。
「盡量地去學習、旅遊、享受美食,那麼人生會很美好一點!」
「年輕人只要敢做、有心去做,甚麼都可以,總有一天能夠做到。」
「自己辛苦不要告訴別人,掙多一點錢就掙多一點自由空間。」
「人生的痛苦和煩惱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心靈上的痛,你不去想就不會存在。我會把痛苦放在保險箱,用鐵鏈將它鎖起來,踢下大海。」
「我練練書法、刻圖章,學多了,樣樣東西都是專家。」
「任何東西只要淺嚐便無大礙,像豬油,吃太多會出事,吃些少便無事;即使糖、鹽,吃太多也一樣有問題。」
「要走的人始終要走,你太掛住對方,就等於你捉住對方嘅靈魂。你唔放手,佢就唔會走,所以如果有親人、好友過身,可以想念,但不要太過分。」
蔡瀾笑談之間的人生智慧,你能領略多少呢?
延伸閱讀:金庸的武俠世界
延伸閱讀:別了,衛斯理!倪匡科幻小說寫作真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延伸閱讀:黃霑《滄海一聲笑》 歌詞是他的寫照?